作者:叶gx 时间:2025-10-22
本文主要介绍佳能Optron萤石的起源、特性、发展历程、光学性质、制造工艺和应用领域。氟化钙萤石(CaF₂萤石)具有低折射率和低色散特性(特殊部分色散),萤石透镜与其他玻璃材料组合使用时几乎可完全消除色差,萤石透镜这一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长焦镜头制造、广播摄像镜头、天文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与科学设备等领域。佳能Optron可实现从晶体生长、加工处理、研磨抛光到蒸镀(气相沉积)的全流程自主生产。
一、什么是萤石?
萤石是一种矿物,其主要成分为氟化钙(CaF₂萤石)。天然萤石因含有杂质而呈现绿、紫、粉等迷人色泽,亦被视为著名的能量宝石,号称"天才石"。自古至今,氟化钙萤石(CaF₂萤石)在金属冶炼中作为助熔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1、"萤石"名称的由来
"Fluorite"的英文名称源于拉丁语"fluere",意为"流动",源于该矿物在炼铁和陶瓷中作为助熔剂的用途。低色散萤石的关键成分"氟"元素(fluorine)亦得名于这一重要矿物。
2、低色散萤石的非凡特性
低折射率萤石受热时会发出荧光,其日文名称"hotaru-ishi"(萤石)即意为"萤石晶体"。除此之外,低折射率萤石还具有若干其他有趣特性。
(1)氟化钙萤石晶体可裂解为八面体碎片
萤石晶体的原子和分子在空间中以立方晶系(立方格子结构)的重复模式排列。该矿物具有完全解理性,若沿特定方向破碎低折射率萤石晶体,会获得八面体状碎片。
(2)佳能Optron萤石在紫外线照射下可发光
部分天然萤石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光,即显现荧光特性。事实上,"荧光"(fluorescence)一词正源于"萤石"(fluorite)!
二、萤石透镜的发展历程
1950年,以天然晶体为原料生产合成萤石晶体的技术问世,为其作为光学材料的应用铺平了道路。然而,氟化物单晶的制备需在真空环境中将材料加热至1000℃以上并维持长时间,因此在设备与制造工艺等方面存在诸多难题——必须突破这些瓶颈,才能实现高纯度大尺寸晶体的规模化量产。
1968年,佳能Optron率先在全球实现合成萤石的批量生产。翌年,佳能推出首款采用合成萤石的可换镜头FL-F 300mm F5.6。
1、矿物硬度与加工技术
矿物硬度通常以莫氏硬度表示,该标准以十种参考矿物为依据,将硬度分为1至10级。低色散萤石的莫氏硬度为4级,属于相对柔软的矿物。这意味着在将其加工研磨成透镜时易产生划痕和损伤,导致整个工艺流程面临较高技术难度。
佳能Optron已确立先进的研磨、抛光及加工技术,能够覆盖佳能Optron萤石从结晶生成到研磨加工乃至蒸镀(气相沉积)的全生产流程。
2、莫氏硬度表(数字越大,硬度递增)
硬度等级 |
代表矿物 |
1 |
滑石 |
2 |
石膏 |
3 |
方解石 |
4 |
萤石 |
5 |
磷灰石 |
6 |
正长石 |
7 |
石英 |
8 |
黄玉 |
9 |
刚玉 |
10 |
金刚石 |
三、萤石透镜的光学特性
1、通过特殊部分色散实现色差校正
光线穿透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时会发生折射。透镜正是利用这一特性使光线汇聚至特定焦点。然而,光的折射程度随颜色而异,不同波长的光线会聚焦于不同位置,这种现象称为色差。
色差在小型放大镜上不明显,但在长焦镜头中则可能引发图像边缘的色彩溢出。萤石与普通玻璃不同,具有低折射率和低色散特性(特殊部分色散),与其他玻璃材料组合使用时几乎可完全消除色差。这一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长焦镜头制造领域。
1枚凸透镜的光学现象,不同颜色的光线因折射率差异而聚焦于不同位置,形成色散
玻璃凸透镜+凹透镜组合,红色与蓝色波长光线被校正至同一点汇聚,而绿色波长光线仍存在汇聚差异
萤石凸透镜+凹透镜组合,萤石与其他玻璃材料组合可近乎完全消除色差
长焦镜头色差示例
2、红外与紫外透射性能
萤石具有宽广的透射范围,可使真空紫外至红外波段的光线透过。高纯度萤石尤其具备优异的紫外波段透射特性,被广泛应用于紫外透镜及科学仪器观察窗的制造。
四、萤石透镜的制造工艺
佳能Optron实现从晶体生长、加工处理、研磨抛光到蒸镀(气相沉积)的全流程自主生产。
1、原料准备
采用天然萤石矿石。
2、粉碎提纯
将原矿石粉碎为细颗粒,去除杂质后作为原料备用。
3、结晶工艺
提纯后的萤石颗粒放入坩埚熔融,通过坩埚下移实现自底部开始的结晶过程。再结晶可进一步去除杂质,形成高纯度晶锭。
4、退火处理
新生成晶体内部存在应力,直接加工易导致开裂。通过加热至接近熔点的温度后缓慢冷却至室温,消除内部应力,此过程称为退火,耗时数周。
5、修整粗加工
切除晶体表面多余部分,粗加工至透镜所需尺寸,并进行内部缺陷检测。
6、研磨成型
将晶体上下表面研磨成类似磨砂玻璃状的球面造型。
7、抛光处理
使用凝结抛光剂制成的抛光头进行表面抛光,直至呈半透明状态并达到指定尺寸,最后采用特殊抛光剂消除细微划痕。
8、蒸镀镀膜
通过蒸镀(气相沉积)技术施加抗反射或其他特殊涂层,在基材(透镜)表面形成薄膜。蒸镀原料同样由佳能Optron自主生产。
五、萤石晶体的应用领域
除可换镜头相机的长焦镜头外,萤石晶体的色差校正能力还广泛应用于广播摄像镜头、天文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与科学设备。
2006年7月,佳能Optron向美国史密森尼天体物理观象台交付了12枚不同尺寸的萤石透镜,其中包括直径近40厘米的特制透镜。这些采用合成结晶萤石制造的透镜,凝聚了佳能Optron历时五年不懈研发与生产的尖端技术。
该观象台将这批透镜集成于Binospec高性能光谱仪中,使萤石透镜得以参与观测百亿光年外的宇宙信号,为破解恒星形成机制、银河系演化等天体物理难题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。